生物肥烘干机领域企业动态频出,引领行业变革
在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生物肥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而作为生物肥生产关键设备的生物肥烘干机,其相关企业的动态也备受关注。近期,多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产能扩张、环保升级等方面积极布局,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川沁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在汉源县建成了智能化有机肥厂。该项目总投资 3200 万元,占地面积 20 余亩,于 2023 年 8 月开工建设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公司采购安装了先进的农林废弃物发酵技术及有机肥生产配套设备,其中生物肥烘干机等设备从选型到建设均对标国内先进水平。该套设备实现了原料处理、自动翻抛、自动配料、自动包装等一系列智能化控制,只要设定好参数,就能精准按照配方进行配料与包装。副总经理蒲光友表示,目前公司年产量能达到 3 万吨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建立了全产业链可追溯的系统管理平台,从原材料收集、运输,到发酵、生产、成品、库存、销售等环节均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公司还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不断研发新产品,已推出粉状有机肥、颗粒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等系列产品,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污、枯枝秸秆等从 “生态包袱” 转变为 “绿色财富”。
安徽丰原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也有新动作。该公司位于杨庙镇,厂区总占地面积约 230 亩,对一期工程进行技术改造。此次改造依托现有车间,增加了造粒、烘干等工序,并购置了破碎机、造粒机、烘干机等设备,同时取消了现有微负压腐熟工序及配套的发酵罐装置。项目实施后,一期工程将形成年产 10 万吨生物肥料的生产能力。在环保方面,公司对各车间发酵废气、烘干工序废气等均采取了严格的处理措施。例如,车间一生物肥颗粒料生产线一次和二次烘干工序使用天然气加热,燃烧废气、烘干废气和冷却废气分别经重力除尘室、旋风除尘等处理后,再经 “水喷淋 + 碱喷淋” 等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在积极布局生物肥产业。公司新建的农业有机固废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 5.1 亿元,占地 207 亩,被列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优选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回收利用畜禽粪便 16 万吨、农作物秸秆 4 万吨、蘑菇渣 3 万吨、瓜菜秧 5 千吨,并形成年产生物有机肥 30 万吨、液体生物肥 5 万吨及全水溶肥料 15 万吨,综合产能达 50 万吨的规模。在技术研发上,公司先后与日本 AGURI DESIGN COMPANY 株式会社、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多个研发平台,拥有多项专利技术,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虽然暂未明确披露其生物肥烘干机的具体升级改造情况,但基于其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创新与投入,不难推测在烘干环节也将不断优化,以适应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的生物肥生产需求。
此外,一些专注于烘干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如玉溪新天力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虽然并非直接以生物肥生产为主营业务,但其在农产品干燥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可为生物肥烘干机的发展提供借鉴。新天力研发生产的空气能热泵烘干设备具备远程运维功能,并运用换热器交叉互叠技术,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和超低温作业。企业通过搭建多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精细化生产提供支撑,还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未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拓展应用,有望为生物肥烘干机领域带来新的技术变革,如在生物肥烘干过程中的精准控温、节能降耗等方面实现突破。
总体来看,宏博机械生物肥烘干机正在积极通过技术创新、产能提升和环保优化等多方面举措,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推动生物肥产业朝着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力,生物肥烘干机行业有望迎来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为农业绿色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