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先通过
防爆型进风百叶窗吸入外界冷空气,空气首先进入内置的
金属滤网 / 布袋过滤器(过滤精度≥85%),去除空气中的粉尘、煤渣等杂质 —— 这一步是为了避免粉尘附着在换热器表面影响换热效率,同时防止杂质进入风机或风道引发机械磨损。
过滤后的洁净空气,由
隔爆型轴流风机 / 离心风机(符合 GB 3836.1 防爆标准)提供动力,以稳定风速(通常 8-15m/s)送入后续换热环节;风机设计有抗静电涂层(表面电阻≤10⁹Ω),避免空气流动中产生的静电积聚,防范瓦斯环境下的安全风险。
这是热风机产生热风的关键步骤,根据热源类型(蒸汽、热水、电加热),换热方式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通过高效换热器实现 “冷空气→热空气” 的能量转化:
- 蒸汽换热型:矿井自备蒸汽(压力 0.2-0.4MPa)通入钢铝复合翅片管换热器,蒸汽在管内冷凝释放大量潜热,通过翅片快速传递到管外;冷空气流经翅片间隙时,与高温管壁充分接触,温度快速升至 40-60℃,蒸汽冷凝后的冷凝水则回收至矿井水循环系统,实现能源复用。
- 热水换热型:以矿井余热热水(95-130℃)或外部供热热水为热源,热水在换热器管内循环流动,通过 “管内热水→管壁→管外空气” 的显热传递,将冷空气加热至目标温度;部分设备会搭配板式换热器进行二次升温,提升换热效率(可达 95% 以上)。
- 电加热型:适用于无蒸汽 / 热水热源的矿井,采用防爆电加热管(材质为 304 不锈钢,表面功率密度≤1.5W/cm²)作为热源,冷空气流经电加热管阵列时,直接吸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升温速度快(可在 1-2 分钟内达到额定出风温度),且支持功率分级调节。
加热后的热风,通过
保温风道(内壁贴耐高温保温棉,热损失率≤3%)输送至井口上方或侧方的
出风口;出风口通常设计为 “条形扩散结构”,使热风均匀覆盖井口断面,形成一道 “热空气幕”—— 这道气幕一方面能隔绝外界低温冷空气直接进入井筒,另一方面可将井筒内上升的冷空气加热,避免井筒内壁结霜、结冰(结冰会导致提升钢丝绳打滑、井筒设备损坏)。
部分大型矿井会采用 “多风口协同” 设计,在主井口、副井口分别布置热风机,通过风道流量分配阀调节各井口的热风供应量,确保不同井口的温度均达标。
设备配备PLC 控制系统,结合井口的温度传感器(精度 ±0.5℃)、风速传感器(量程 0-20m/s)及矿井的瓦斯传感器(监测浓度 0-1000ppm),实现自动化调控:
- 当井口温度低于 2℃时,系统自动提升热源供给量(如增加蒸汽 / 热水流量、调高电加热功率)或加大风机风量,快速提升热风温度;
- 当井口温度高于 5℃时,系统降低热源功率或减小风量,避免能源浪费;
- 若监测到瓦斯浓度超标(≥1.5%),系统会立即切断电加热电源(或关闭蒸汽 / 热水阀门),并停止风机运行,同时触发声光报警,联动矿井应急系统,保障安全。
整个工作流程无需人工持续干预,通过 “感知 - 判断 - 执行” 的闭环控制,既能稳定实现防冻效果,又能兼顾节能与煤矿安全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