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温保护机制在防爆井口热风机中是如何工作的?

2025-09-21
具体工作原理围绕 “加热元件、热风输送、热源供给” 三大超温风险点展开,分三级保护逻辑实现全流程防控:

一、一级保护:加热元件直连保护(“最后一道防线”,针对局部过热)

针对电加热管(或换热器局部)因积尘、风量不足导致的 “点式超温”,通过内置式温度熔断器直接对加热元件进行 “物理切断保护”,是最直接的过热防护手段:
  1. 核心元件:温度熔断器(热熔断体)
    • 安装位置:每根防爆电加热管的金属外壳内部(紧贴电阻丝绝缘层),或蒸汽 / 热水换热器的 “易过热管段”(如入口管、弯管处)。
    • 防爆设计:熔断器外壳采用隔爆型密封结构(Ex d I Mb),避免熔断时产生的金属飞溅或火花外泄,符合煤矿瓦斯环境要求。
    • 动作参数:根据煤矿安全标准,熔断温度设定为150℃±5℃(低于瓦斯引燃温度 595℃,且远低于加热管金属外壳的耐温极限)。
  2. 工作逻辑 当加热管因积尘覆盖(热阻增大)、风机故障导致风量骤降(散热不足),或电阻丝局部短路(局部温度飙升)时:
    • 加热管内部温度快速超过 150℃,熔断器内的 “低熔点合金片”(如铋 - 铅 - 锡合金)受热熔化;
    • 合金片熔化后,直接切断该组加热管的供电回路(单组切断,不影响其他正常加热管),避免局部温度继续升高至引燃瓦斯的临界值;
    • 同时,熔断器触发 “熔断信号” 至 PLC 控制系统,中控面板亮起 “加热管超温” 故障灯,提醒维护人员更换熔断体并排查积尘 / 风量问题。

二、二级保护:热风温度实时监测(“过程防控”,针对整体送风超温)

针对加热后的热风因 “热源供给过量”(如蒸汽压力骤升、热水流量过大)导致的 “线式超温”,通过双金属温控器 / 铂电阻传感器实时监测热风温度,实现 “分级干预”(先降功率,再停机):
  1. 核心元件:防爆型双金属温控器(或铂电阻传感器)
    • 安装位置:热风风道出口(距换热器 1-2 米处,避免直接受加热元件辐射影响,确保测的是 “实际送风温度”)。
    • 防爆等级:整体为增安型(Ex e I Mb),传感器探头采用不锈钢密封,防止瓦斯渗入内部电路。
    • 监测精度:温度测量范围 - 40℃~200℃,精度 ±0.5℃,满足井口 “2℃防冻” 与 “60℃防超温” 的双重要求。
  2. 工作逻辑(分两阶段动作) 控制系统预设两个温度阈值:预警阈值(60℃) 停机阈值(80℃),对应不同干预动作:
    • 第一阶段(预警干预,60℃触发):
      当热风温度升至 60℃(超过井口所需的 “40-50℃最佳送风温度”,且接近粉尘自燃临界温度),温控器向 PLC 发送 “超温预警信号”;
      PLC 自动执行 “降功率操作”—— 电加热型切断 2-3 组加热管(保留基础功率),蒸汽型关小蒸汽调节阀(降低蒸汽流量),热水型调低循环泵频率(减少热水供给),通过 “减热源” 使热风温度回落至安全区间。
    • 第二阶段(紧急停机,80℃触发):
      若降功率后温度仍持续升高至 80℃(已达 “高温引燃粉尘” 的风险区间),温控器发送 “紧急停机信号”;
      PLC 立即切断所有加热回路(电加热管全停、蒸汽 / 热水阀门全关),同时保持风机运行(通过持续送风带走设备余热,避免 “闷温”);
      现场声光报警器启动(红色报警灯闪烁 + 蜂鸣器响),并向矿井中央控制室上传 “热风超温停机” 信息,提示人员现场排查(如热源阀卡阻、温控阀失效)。

三、三级保护:热源侧超温阻断(“源头防控”,针对热源供给异常)

针对蒸汽 / 热水热源本身 “超压超温”(如锅炉故障导致蒸汽温度超 150℃、热水温度超 130℃),通过热源侧温度 / 压力传感器直接从 “源头切断过热风险”,避免高温热源进入换热器:
  1. 核心元件:防爆型温度传感器 + 安全阀(蒸汽型)/ 流量开关(热水型)
    • 蒸汽热源:在蒸汽入口管道安装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监测蒸汽温度,阈值 150℃)和弹簧式安全阀(起跳压力 0.5MPa,对应蒸汽温度约 151℃);
    • 热水热源:在热水入口管道安装温度传感器(阈值 130℃)和流量开关(防止热水断流导致换热器 “干烧” 超温)。
  2. 工作逻辑
    • 蒸汽超温 / 超压:若蒸汽温度升至 150℃(超过换热器设计耐温 140℃),温度传感器触发 PLC 关闭 “蒸汽主阀”;若压力同时超 0.5MPa,安全阀直接机械泄压(无需电控,纯物理保护),双重阻断高温蒸汽进入换热器。
    • 热水超温 / 断流:若热水温度升至 130℃(超过热水型换热器耐温 120℃),温度传感器触发关闭 “热水循环泵”;若热水断流(流量开关检测不到流量),立即切断加热回路,避免换热器 “干烧” 导致管段过热。

四、保护机制的 “防爆协同设计”(关键细节,避免保护过程引风险)

超温保护的所有元件和动作,均需符合煤矿防爆要求,避免 “保护动作本身产生点火源”:
  1. 元件防爆:温度熔断器、温控器、传感器的外壳均为隔爆 / 增安型,接线端子采用 “防爆密封胶” 封堵,防止动作时产生的电弧外泄。
  2. 断电逻辑:所有 “切断动作” 均通过防爆型接触器(Ex d I Mb)执行,接触器触点采用 “银合金材质”,避免分断电流时产生电火花。
  3. 故障锁定:超温停机后,系统触发 “故障锁定”,需人工排查并复位(在电控箱按下 “复位按钮”),防止设备自动重启导致风险复发。
综上,超温保护机制通过 “加热元件直连保护(点防控)→热风温度监测(线防控)→热源源头阻断(面防控)” 的三级逻辑,形成 “实时监测 - 分级干预 - 紧急切断” 的闭环,既避免局部过热引燃瓦斯,又防止保护动作本身产生安全隐患,完全适配煤矿井口的防爆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