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矿用井口热风机的加热元件是否需要清理?

2025-09-06
判断矿用井口热风机加热元件是否需要清理,需结合视觉观察、参数检测、运行状态(噪音 / 异常) 三大维度综合判断,核心是识别 “积污导致的效率下降、安全隐患或异常信号”。以下是分场景、可落地的具体判断方法,适配不同加热元件类型(电加热 / 燃煤 / 燃气 / 热管式),便于矿山运维人员快速操作:

一、视觉直接判断:直观观察积污程度(最基础、易操作)

通过肉眼或简单工具观察加热元件表面状态,若出现以下情况,说明积污已影响正常运行,需立即清理:

加热元件类型 关键观察点 需清理的判断标准
电加热管 表面洁净度、有无硬块 1. 表面覆盖粉尘 / 煤泥厚度≥1mm(用手触摸有明显颗粒感,或能看到明显 “灰层”);
2. 潮湿环境下形成块状结垢 / 粉尘硬块(如加热管表面有白色或黑色硬块,敲击时有 “清脆声”,非金属本体声音);
3. 局部出现 “变色斑点”(如因积污导致散热不均,管体局部发红后冷却形成的褐色印记)。
燃煤 / 燃气燃烧室 内壁结焦、火焰状态、喷嘴状态 1. 燃煤型:内壁有块状结焦(厚度≥5mm),或底部积灰高度超过燃烧室底部 1/4;
2. 燃气型:喷嘴表面有油污 / 黑色残留物,或燃烧时火焰颜色异常(正常应为稳定蓝火或均匀红火,异常为偏红、发黄、火焰跳动 / 分叉);
3. 燃烧室观察窗玻璃有厚积灰,无法清晰看到内部燃烧或加热状态。
热管式加热元件 翅片间隙堵塞情况 1. 热管翅片间隙被粉尘堵塞超过 1/3,从侧面观察无法看到翅片本体(仅能看到 “灰柱”);
2. 翅片表面有油污或粘性粉尘(用手触摸后有粘手感,非干燥浮灰),或局部出现锈蚀(潮湿环境下积污易导致翅片腐蚀)。

二、参数检测判断:通过仪表数据识别异常(精准、避免主观误差)

借助设备自带仪表或外接检测工具,监测关键参数变化,若出现以下偏差,说明加热元件积污已导致热效率下降,需强制清理:

1. 电加热管核心参数(重点关注电流、温度)

  • 电流偏差:用钳形电流表测量每组加热管的实际工作电流,若某组电流与额定电流偏差超过**±10%**(如额定 10A,实际仅 8A 或达 12A),说明表面积污导致散热效率下降 —— 积污厚则散热慢,管体温度升高,电阻变大,电流降低;若局部积污严重导致散热不均,可能引发局部过载,电流异常升高。
  • 温差异常:在热风机出口同一截面取 3-5 个测点,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风温,若各测点温差超过8℃(正常应≤3℃),或出口实际风温比设定值低5℃以上(且已排除风机风量不足、风门堵塞问题),说明部分加热管因积污无法正常散热,导致热风分布不均、整体温度下降。

2. 燃煤 / 燃气加热核心参数(重点关注燃料消耗、排烟温度)

  • 燃料消耗异常:在相同出口风温、风量设定下,若燃煤量 / 燃气消耗量比正常工况增加15% 以上(如往日每日耗煤 500kg,近期达 600kg),说明燃烧室内积灰、结焦导致热交换效率下降 —— 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传递给空气,需消耗更多燃料补偿。
  • 排烟温度过高:燃煤 / 燃气型热风机需监测排烟温度,若排烟温度比正常工况高30℃以上(如正常排烟温度 180℃,近期达 220℃),说明燃烧室或换热元件积污导致热量无法被空气带走,大量热量随烟气流失,间接证明加热元件需清理。

3. 热管式加热元件参数(重点关注热交换效率)

  • 进出口风温差缩小:测量热管换热器 “空气进口” 与 “空气出口” 的温差,若温差比新机状态或上次清理后缩小4℃以上(如新机时温差 15℃,现在仅 10℃),说明翅片积污堵塞了热交换通道,导致冷热交换效率下降,需清理翅片间隙。

三、运行状态判断:通过噪音、异常声响识别隐患(即时性、防故障扩大)

加热元件积污会间接导致设备运行状态异常,尤其是噪音变化,若出现以下情况,需优先排查并清理加热元件:

  1. 过载噪音:设备运行时出现持续的 “嗡嗡” 声(比正常运行声音大 10dB 以上,可通过噪音计测量或听觉明显分辨),且排查电机、叶轮无故障(如电机轴承正常、叶轮无异物卡阻),大概率是加热元件积污导致热效率低 —— 为达到设定风温,风机需超负荷运行(转速升高或风压增大),产生过载噪音,此时需清理加热元件以恢复热效率,降低风机负荷。
  2. 周期性异响:出现 “咯噔、咯噔” 的周期性声音(频率与加热管通电周期或风机转速相关),可能是加热管表面积污硬块脱落,随气流撞击叶轮或机壳;或燃煤燃烧室结焦块松动,在气流作用下晃动撞击内壁,需立即停机清理,避免硬块卡阻叶轮或损坏加热元件。
  3. 异常停机 / 保护动作:若热风机频繁触发 “过热保护”(如电加热管温控器跳闸)或 “过载保护”(风机断路器跳闸),且排除电气线路故障(如接线松动、电压不稳),需检查加热元件 —— 电加热管积污导致散热差,局部温度超过温控阈值;或燃烧室积污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的高温烟气触发过热保护,此时必须清理后再开机。

四、总结:判断优先级与实操建议

日常运维中,可按 “视觉观察(每班 1 次)→ 运行状态监听(每日 1 次)→ 参数检测(每周 1 次) ” 的频率排查,确保及时发现积污:

  • 对于高粉尘、24h 连续运行的矿山,建议将视觉观察频次提升至 “每 2 小时 1 次”(通过设备观察窗或简易巡检);
  • 若出现 “参数异常 + 噪音变大” 双重信号,需立即停机清理,避免积污引发加热元件烧毁、电机过载损坏等更严重故障。

通过以上多维度判断,既能避免 “过度清理” 导致的元件磨损,也能防止 “清理不及时” 引发的效率下降与安全隐患,适配矿用井口热风机的恶劣工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