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口热风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如何维护?

2025-09-08
煤矿井口热风机作为冬季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日常维护需围绕 “保障安全运行、延长设备寿命、稳定供热效果” 展开,需结合其燃料类型(燃煤、燃气、电加热等)和工况特点(高粉尘、低温、高湿)制定针对性方案,具体维护要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基础检查:每日必做,排除即时隐患

每日开机前、运行中及停机后需完成基础检查,重点关注 “安全信号、运行状态、外观完好性”,具体包括:

  1. 安全装置检查
    • 确认超温报警、熄火保护(燃气 / 燃油型)、漏电保护(电加热型)、风压保护等装置灵敏有效,无故障代码;
    • 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承压部件)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指针归零、无泄漏。
  2. 运行状态监测
    • 开机后观察燃烧器(燃气 / 燃油型)火焰是否稳定、无黑烟 / 回火;电加热管无发红不均、异响;
    • 监测出风口温度、风压是否符合设定值(通常需维持混合后空气≥2℃),无骤升骤降;
    • 检查风机、水泵(若带水循环)运行是否平稳,无异常震动、噪音,轴承部位无过热。
  3. 外观与连接检查
    • 查看炉体、风道、烟道(燃料型)有无开裂、漏风 / 漏烟;法兰、密封垫无老化脱落;
    • 燃料管路(燃气 / 燃油)无泄漏(可涂抹肥皂水检测接口),阀门开关灵活;电缆(电加热型)无破损、老化,接线端子牢固。

二、定期维护:按周期深化,预防故障

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工况,按 “周、月、季” 制定周期维护计划,核心是 “清洁、润滑、部件检查”:

1. 每周维护:聚焦 “清洁与润滑”

  • 清洁除尘:清理热交换器(翅片、管束)表面的粉尘、煤尘(用压缩空气吹扫,避免用水冲洗带电 / 高温部件),防止积灰影响换热效率;清理进风口滤网,避免堵塞导致风量不足;
  • 润滑保养:对风机轴承、传动部件(如输送带)加注润滑脂(按设备说明书选型号,避免混加),确保润滑到位,减少磨损。

2. 每月维护:聚焦 “部件性能与系统密封性”

  • 燃料系统(燃气 / 燃油型):清洗燃油过滤器、燃气调压器,检查喷嘴有无堵塞(可用专用工具疏通,避免影响雾化效果);检查油箱油位、油质,及时补充或更换变质燃油;
  • 电加热系统:拆检电加热管接线盒,清理内部灰尘,检查加热管绝缘电阻(用摇表检测,绝缘值需符合标准,避免漏电);
  • 风道与烟道:检查风道内导流板、风门开关是否灵活,调整机构有无卡滞;烟道(燃料型)清理积灰(避免堵塞导致排烟不畅、回火),检查烟囱防雨帽是否完好。

3. 每季维护:聚焦 “核心部件检测与功能校准”

  • 换热部件:检查热交换器有无腐蚀、鼓包(燃料型需关注烟气侧腐蚀),必要时进行压力测试(承压部件),排除泄漏风险;
  • 安全系统校准:重新校准超温报警阈值、风压开关触发值,确保与设定参数一致;测试熄火保护的响应时间(燃气型通常≤5 秒);
  • 电气系统:检查控制柜内接触器、继电器触点有无烧蚀,紧固松动接线,清理柜内灰尘,确保电气元件散热良好。

三、特殊维护:应对恶劣工况与季节切换

  1. 粉尘 / 潮湿环境应对
    • 高粉尘矿井需缩短滤网、换热部件的清洁周期(可增至每 3-5 天 1 次),必要时在进风口加装二级防尘网;
    • 潮湿环境下,停机后需开启风机空转 10-15 分钟,排出炉内、风道内潮气,防止部件锈蚀;电加热型需定期用干燥压缩空气吹扫电气柜。
  2. 季节切换维护(冬季结束停机后)
    • 彻底清理炉体、烟道、风道内积灰、油污,关闭燃料阀门,排空油箱(燃油型)或吹扫燃气管道(燃气型);
    • 电加热型需断开电源,拆除加热管妥善存放(避免受潮);
    • 对炉体、金属部件涂刷防锈漆(重点是裸露焊缝、法兰),遮盖设备防止日晒雨淋;
    • 记录设备冬季运行数据(故障次数、维护内容),为下一季开机前的检修提供参考。

四、维护注意事项:安全第一,规范操作

  1. 安全操作底线
    • 维护前必须断电(电加热型)、断燃料(燃气 / 燃油型,关闭总阀并吹扫管路残留)、降温(炉体温度降至 50℃以下),悬挂 “禁止操作” 警示牌;
    • 燃气 / 燃油型维护时,严禁在附近吸烟或使用明火,需通风换气排除残留燃气;高空作业(如检查烟囱)需系安全带,设专人监护。
  2. 记录与备件管理
    • 建立维护台账,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更换部件、设备运行参数,便于追溯故障原因;
    • 储备易损件(如加热管、喷嘴、密封垫、润滑脂),确保型号匹配,避免故障时因缺件导致停机时间延长。

通过以上日常维护措施,可有效降低煤矿井口热风机的故障发生率,确保冬季供热稳定,保障矿井井口不结冰、井下作业环境达标,从设备层面规避安全生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