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井口热风炉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哪些问题?

2025-09-08
矿井井口热风炉作为保障冬季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在长期高负荷、多粉尘、低温差的工况下运行,容易出现各类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加热效率,更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以下从设备运行、安全风险、能耗与维护、环境适配四大维度,详细梳理其常见问题及成因:

一、设备运行类问题:核心功能失效或效率下降

这是热风炉最常见的问题类别,直接导致 “加热不足”,无法满足井口防结冰的核心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换热效率显著降低

  • 表现:出风口温度达不到设计值(通常需维持 2℃以上),即使加大热媒(蒸汽 / 热水)供应量,升温效果仍不明显;相同热负荷下,耗电量 / 热媒消耗量明显增加。
  • 成因
    • 换热器结垢 / 堵塞:矿井环境粉尘浓度高,冷空气携带的粉尘易附着在翅片式换热器表面,形成厚厚的粉尘层,阻隔热传导;若热媒为硬水,长期运行会在换热器管道内壁结水垢,缩小流道面积、降低热交换速率。
    • 换热器腐蚀泄漏:若热媒水质未达标(如含氯离子、酸碱度失衡),或矿井空气含酸性 / 碱性气体(如硫化矿矿井),会导致钢铝复合换热器的钢管腐蚀、铝翅片氧化,出现针孔泄漏,热媒流失的同时,换热面积减少。
    • 风机风量不足:风机叶片积尘(矿井粉尘黏附)导致扇叶气动性能下降;风机电机轴承磨损、皮带松弛,或变频器故障导致转速降低,无法将加热后的空气有效输送至井口,热风在机内堆积,形成 “热滞”。

2. 机械部件故障频发

  • 表现:风机异响、振动剧烈;热媒阀门无法正常开关;箱体外壳变形、密封失效。
  • 成因
    • 风机部件磨损:矿井粉尘进入风机轴承箱,加剧轴承磨损(缺油时更严重),导致转子偏心,运行时产生 “嗡嗡” 异响或剧烈振动;若风机为轴流型,叶片长期受粉尘冲击,可能出现变形或裂纹。
    • 阀门卡涩 / 泄漏:热媒控制阀门(如温控阀、截止阀)的阀芯易被热媒中的杂质(如铁锈、水垢)卡涩,导致阀门无法精准调节流量;阀门密封垫片因长期受高温(蒸汽型热风炉可达 130℃以上)老化,出现热媒泄漏。
    • 箱体结构损坏:冬季井口温差大(室外 - 20℃~-10℃,机内 20℃~30℃),箱体面板(多为彩钢板 + 聚氨酯保温层)因热胀冷缩频繁,易出现接缝处密封胶开裂、保温层鼓包;若安装时底座固定不牢,风机运行的振动会导致箱体整体移位,进一步破坏结构密封性。

二、安全风险类问题:直接威胁矿井生产与人员安全

矿井环境存在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的特殊性,热风炉的安全隐患可能引发连锁事故,需重点关注:

1. 电气安全隐患

  • 表现:电控柜跳闸、线路发热、有焦糊味;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电气火灾或触电事故。
  • 成因
    • 防爆性能失效:矿井属于易燃易爆场所(若存在瓦斯、煤尘),热风炉的电气部件(电机、变频器、传感器)需符合 “矿用防爆标准”(如 Ex d I)。若长期使用后,防爆外壳变形、密封圈老化,或电缆引入装置密封不严,会导致瓦斯 / 煤尘进入电气腔,遇电火花引发爆炸。
    • 线路老化与短路:井口湿度大(冬季冷空气遇热易凝露),电气线路绝缘层受潮老化、破损,可能导致相线接地或短路;若电控柜内积尘过多,会堵塞散热孔,导致变频器、接触器等元件过热,触发过载保护跳闸,甚至烧毁元件。

2. 热媒泄漏与冻伤风险

  • 表现:蒸汽 / 热水从换热器或管道接口泄漏,泄漏点周围结霜(低温环境),人员接触易冻伤;若蒸汽泄漏量较大,可能导致井口局部雾气弥漫,影响视线。
  • 成因
    • 换热器腐蚀穿孔:如前所述,热媒水质差或空气腐蚀性强,会导致换热器管道腐蚀,蒸汽 / 热水直接泄漏至风侧;若未及时发现,泄漏的热水遇冷空气会迅速汽化,增加蒸汽浓度。
    • 管道连接松动:热媒管道(尤其是蒸汽管道)长期受 “热胀冷缩” 冲击,法兰连接的螺栓易松动,密封垫片老化后无法密封,导致热媒泄漏;若管道保温层破损,泄漏的热媒会快速降温,在接口处形成结冰,进一步加剧密封失效。

三、能耗与维护类问题:运行成本高、维护难度大

这类问题虽不直接导致设备停机,但会显著增加矿井运营成本,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1. 能耗浪费严重

  • 表现:单位风量加热能耗(如 kWh/1000m³ 风)远超设计值;冬季供暖期总能耗比往年增加 10% 以上。
  • 成因
    • 保温性能下降:箱体保温层(聚氨酯)长期受粉尘、湿度影响,可能出现老化、受潮,导热系数升高,机内热量通过箱体向外散失(尤其冬季室外温度低,温差大,散热更明显)。
    • 自控系统失效:温控传感器(如出风口温度传感器)受粉尘覆盖或凝露影响,检测数据不准,导致自控系统误判 —— 如实际温度已达标,仍持续加大热媒供应或风机转速,造成能耗浪费;若变频器故障,风机只能满负荷运行,无法根据室外温度调节风量。

2. 维护难度大、周期长

  • 表现:设备故障后,维修配件采购难、更换周期长;日常清理(如换热器粉尘)需停机,影响井口供暖。
  • 成因
    • 配件通用性差:矿井井口热风炉多为定制化设备(如换热器尺寸、风机型号适配井口风量),核心配件(如防爆风机电机、专用换热器翅片管)需原厂供应,采购周期长(通常 1-2 周),若库存不足,会导致设备长期停机。
    • 清理作业受限:换热器翅片间隙小(通常 2-3mm),粉尘易深入间隙,常规清理(如压缩空气吹灰)难以彻底清除,需拆解换热器或使用专用工具,作业时间长(需停机 4-8 小时);若井口仅有 1 台热风炉,停机清理会导致井口温度骤降,存在结冰风险。

四、环境适配类问题:与矿井工况不匹配导致的运行异常

部分问题源于设备选型或安装时未充分考虑矿井实际环境,导致 “先天适配性差”:

1. 低温环境下启动困难

  • 表现:冬季室外温度低于 - 15℃时,风机电机无法正常启动;热媒管道内热水结冰,无法循环。
  • 成因
    • 电机润滑失效:风机电机轴承使用的润滑油在低温下黏度升高,流动性差,电机启动时阻力增大,无法达到额定转速;若未选用 “低温专用润滑油”(如 - 30℃可正常工作的型号),启动时可能烧毁电机。
    • 热媒管道未伴热:若热水型热风炉的热媒管道(尤其是回水管)未设置电伴热装置,冬季停机后,管道内残留的热水会结冰膨胀,导致管道破裂;启动前需先解冻,延长开机时间。

2. 粉尘堵塞与凝露积水

  • 表现:进风口过滤器频繁堵塞,需每天清理;电控柜、换热器底部出现积水,加速部件腐蚀。
  • 成因
    • 过滤器选型不当:若进风口过滤器精度过低(如仅为粗效过滤),无法阻挡细小粉尘,导致粉尘进入换热器;若精度过高,又易被大颗粒粉尘堵塞,需频繁更换滤料(增加维护成本)。
    • 凝露排水不畅:机内冷空气遇热形成的凝露,若箱体底部排水孔被粉尘堵塞,积水无法排出,会浸泡换热器底部或流至电控柜,加剧部件腐蚀和电气隐患。

总结:问题核心与应对方向

矿井井口热风炉的问题本质是 “恶劣工况(粉尘、低温、高湿)与设备性能、维护管理的不匹配”。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三方面入手:

  1. 选型阶段:优先选用 “防爆、抗腐蚀、低温适配” 的设备,热媒管道增设伴热、过滤器选用中高效且易清理的型号;
  2. 运行阶段: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如每周清理过滤器、每月检查换热器结垢 / 腐蚀情况、每季度校验自控系统);
  3. 应急管理:储备核心配件(如防爆电机、换热器翅片管),制定泄漏、电气故障的应急处置流程,避免问题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