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煤矿井口加热机组的热媒泄漏问题?

2025-10-23

一、紧急处理步骤(泄漏发生时)

泄漏发生后,需立即按以下流程操作,防止热媒(蒸汽 / 热水)喷溅伤人或引发其他风险。
  1. 立即停机断电:迅速关闭加热机组的总电源,停止风机运行,避免空气流动加速热媒扩散或引发电气故障。
  2. 切断热媒供应:关闭热媒(蒸汽 / 热水)的总进汽阀 / 进水阀,切断泄漏源,若有回阀也需同时关闭,防止系统内残留热媒继续泄漏。
  3. 疏散与警示:疏散泄漏区域附近的无关人员,在现场设置 “禁止靠近” 警示标识,避免人员误触高温热媒导致烫伤。
  4. 泄压排残:对于蒸汽型机组,待总阀关闭后,缓慢打开机组或管道上的疏水阀、排气阀,释放系统内残留的蒸汽压力;对于热水型,打开排污阀排空残留热水,确保后续维修安全。

二、泄漏点定位与原因分析

泄压排残后,需仔细排查泄漏位置,明确泄漏原因,为修复提供依据。
  • 定位方法
    1. 观察机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水渍、蒸汽痕迹或热媒渗出点,重点检查热媒管道的接头、阀门、法兰及换热元件(如钢铝复合加热器)的接口处。
    2. 对于隐蔽泄漏(如管道内部泄漏),可通过听声音(蒸汽泄漏会有 “嘶嘶” 声)、用手触摸(泄漏点附近温度会异常升高)或涂抹肥皂水(冒泡处即为泄漏点)的方式精准定位。
  • 常见泄漏原因
    • 管道 / 阀门接头的密封垫老化、变形或损坏,导致密封失效。
    • 热媒管道或换热元件因长期高温、腐蚀(如水质不佳导致结垢腐蚀)出现裂缝或穿孔。
    • 法兰连接螺栓松动,压力作用下导致热媒渗出。
    • 阀门阀芯磨损或阀座损坏,无法完全密封。

三、不同泄漏类型的修复措施

根据泄漏点的位置和泄漏程度,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方法,优先选择快速有效的方案,减少停机时间。
泄漏部位 泄漏程度 修复措施
管道 / 法兰接头 轻微渗漏(无明显喷溅) 1. 待系统冷却后,拧紧松动的法兰螺栓(需对称均匀拧紧);
2. 若螺栓拧紧后仍泄漏,更换新的密封垫(如石棉垫、橡胶垫,需匹配接口尺寸和介质温度)。
管道 / 法兰接头 严重泄漏(有喷溅或大量渗出) 1. 更换损坏的管道段或法兰;
2. 若无法立即更换,可临时使用管道堵漏夹具(如哈夫节)包裹泄漏点,待停机检修时彻底更换。
换热元件(如加热器管束) 轻微渗漏 1. 对于铜管 / 钢管泄漏,可采用钎焊(适用于小裂缝)或环氧树脂胶封堵(临时应急);
2. 若渗漏点较少,可关闭该组加热器的进出口阀门,隔离后继续使用其他组,待后期整体维修。
换热元件(如加热器管束) 严重泄漏(多部位渗漏或穿孔) 直接更换损坏的换热元件(如钢铝复合加热器芯体),更换后需对新元件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无泄漏。
阀门 阀芯 / 阀座泄漏 1. 拆卸阀门,检查阀芯和阀座磨损情况,轻微磨损可进行研磨修复;
2. 磨损严重或无法修复时,直接更换同型号、同压力等级的阀门。

四、修复后的检查与测试

修复完成后,需通过严格检查和测试,确认泄漏问题已解决,避免再次出现故障。
  1. 外观检查:检查修复部位的连接是否牢固,密封垫是否安装到位,阀门开关是否灵活。
  2. 压力测试
    • 蒸汽型机组:缓慢打开进汽阀,向系统内通入低压蒸汽(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80%),保压 30 分钟,观察修复部位是否有泄漏,同时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稳定(无明显下降)。
    • 热水型机组:向系统内注满水,缓慢升压至工作压力,保压 1 小时,检查修复部位无渗水、漏水现象即为合格。
  3. 试运行:压力测试合格后,接通电源启动机组,运行 30 分钟,观察出风口温度是否正常,热媒管道压力是否稳定,确认机组恢复正常运行。

五、预防措施(避免再次泄漏)

  1. 定期检查热媒管道、阀门、换热元件的状态,重点关注密封垫、螺栓的老化和松动情况,每月至少检查 1 次。
  2. 对于热水型机组,定期对热媒水进行水质处理(如除垢、软化),避免管道和换热元件因结垢、腐蚀导致泄漏。
  3. 蒸汽型机组需定期检查疏水阀是否畅通,避免管道内积水导致水击,损坏管道和阀门。
  4. 更换密封垫、阀门、换热元件时,需选择与机组工作压力、温度匹配的合格产品,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