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口热风机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025-09-21
煤矿井口热风机组是保障井口防冻、维持井下通风环境稳定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由于长期在低温、高湿、含尘的恶劣环境下工作,易出现各类故障。以下按故障类型分类,详细梳理常见故障、可能原因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同时附上故障处理的核心原则,帮助现场人员高效排查与解决问题。

一、核心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案

1. 热风温度异常(未达设定值 / 温度骤降)

热风温度是机组核心功能指标,异常通常与加热系统、风路或控制系统相关,需优先排查。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温度始终低于设定值 1. 加热元件(电加热管 / 换热器)损坏或部分失效;
2. 进风量过大(风门未关严 / 风机过载);
3. 温控器参数错误或传感器故障(测温不准);
4. 换热器结垢(热水 / 蒸汽型机组,换热效率下降)。
1. 断电检查加热元件,用万用表测电阻,损坏则更换同型号元件;
2. 检查风门开度,调整至设计值;检测风机电流,避免过载运行;
3. 重新校准温控器参数,更换故障传感器(如 PT100);
4. 对换热器进行酸洗或高压水清洗(热水 / 蒸汽型),清除水垢。
温度骤降(突然下跌) 1. 加热系统断供(电加热断电 / 热水 / 蒸汽阀门意外关闭);
2. 风机反转(风路反向,热风无法送达井口);
3. 井口密封失效,冷风大量渗入。
1. 检查供电回路(空开、接触器)或热媒管路阀门,恢复正常供应;
2. 调换风机电源相序,纠正转向;
3. 检查井口密封件(如帆布软连接),修补或更换破损部位。

2. 风机故障(不启动 / 异响 / 振动过大)

风机是热风输送的动力源,故障会直接导致机组停运或风量大减,需重点关注机械磨损和电气问题。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风机不启动 1. 供电故障(电源缺相、空开跳闸、接线松动);
2. 电机烧毁(过载、绝缘老化);
3. 风机叶轮卡阻(异物堵塞、轴承卡死)。
1. 用万用表检测电源三相电压,排查接线端子,重新紧固松动线路;
2. 检测电机绕组电阻(正常应为通路,短路 / 断路需更换电机);
3. 停机后打开风机罩,清除异物;检查轴承,卡死则更换同型号轴承(需加润滑脂)。
风机运行异响(刺耳声 / 摩擦声) 1. 轴承磨损(缺油或老化);
2. 叶轮变形或与机壳摩擦(长期振动导致叶轮移位);
3. 电机与风机联轴器不同心(安装偏差)。
1. 拆卸轴承,清洗后加注高温润滑脂(如锂基润滑脂),磨损严重则更换;
2. 校正叶轮变形部位,调整叶轮与机壳间隙(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
3. 重新校准联轴器同心度,用百分表检测偏差,调整至允许范围。
风机振动过大(振幅超标) 1. 叶轮不平衡(积尘过多或叶片损坏);
2. 地脚螺栓松动(长期运行导致螺栓松脱);
3. 电机转子不平衡(转子绕组短路导致重心偏移)。
1. 清理叶轮积尘,更换损坏叶片,必要时做叶轮动平衡测试;
2. 用扭矩扳手重新紧固地脚螺栓(按对角线顺序拧紧);
3. 检测电机转子,短路则维修或更换电机。

3.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报警 / 无响应)

控制系统是机组的 “大脑”,故障会导致机组无法自动调节,甚至误停机,需重点排查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元件。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温控器报警(超温 / 低温报警) 1. 温度传感器故障(短路 / 断路,数据失真);
2. 温控器设定值错误(误操作导致);
3. 加热系统失控(接触器粘连,持续加热)。
1. 更换温度传感器(需与原型号一致,如热电偶 / PT100);
2. 重新设定温控器参数(按井口防冻要求,通常热风温度不低于 5℃);
3. 检查接触器触点,粘连则更换接触器,避免加热元件过载。
控制柜无响应(按钮失灵 / 指示灯不亮) 1. 控制回路断电(保险丝熔断、中间继电器故障);
2. 按钮开关损坏(触点氧化);
3. PLC 或变频器故障(程序错乱、模块损坏)。
1. 更换熔断的保险丝,检测中间继电器线圈,故障则更换;
2. 拆卸按钮开关,用砂纸打磨触点,或直接更换新开关;
3. 检查 PLC 指示灯,复位程序;变频器故障需专业人员检测,更换损坏模块。
风门 / 阀门无法自动调节 1. 执行器故障(电动 / 气动执行器电机烧毁、气缸漏气);
2. 控制信号中断(传感器到控制器的线路断开);
3. 机械卡阻(风门 / 阀门积尘或锈蚀,无法动作)。
1. 维修或更换执行器,气动执行器需检查气源压力(确保稳定);
2. 排查信号线路,重新连接断线,做好防水密封;
3. 清理风门 / 阀门积尘,涂抹防锈润滑剂(如石墨润滑脂),确保动作顺畅。

4. 热媒系统故障(热水 / 蒸汽型机组专属)

对于以热水或蒸汽为热媒的机组,热媒输送管路的故障会直接导致换热效率下降,需关注堵塞、泄漏问题。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
换热器无热媒流通(摸起来冰凉) 1. 热媒管路阀门未打开(手动阀忘开 / 电动阀故障);
2. 管路堵塞(水垢、杂质堆积);
3. 热媒供应不足(锅炉出力不够 / 泵故障)。
1. 检查阀门状态,手动打开阀门或维修电动阀;
2. 关闭热媒进口阀,拆卸管路法兰,用高压水或管道疏通器清理堵塞物;
3. 联系锅炉房检查出力,或维修热媒泵(如离心泵叶轮损坏需更换)。
热媒管路泄漏(滴水 / 冒汽) 1. 法兰密封垫老化(长期高温导致变形);
2. 管路腐蚀(水质差或未做防腐处理);
3. 焊接点开裂(振动导致焊缝疲劳)。
1. 停机泄压后,更换法兰密封垫(选用耐温型,如丁腈橡胶垫);
2. 对腐蚀管路进行补焊或更换,后续需定期做防腐涂层(如环氧树脂);
3. 重新焊接开裂部位,焊后做压力测试(确保无泄漏)。

二、故障处理核心原则

  1. 安全优先:处理故障前必须切断机组总电源、关闭热媒管路阀门,悬挂 “禁止合闸” 警示牌;涉及高空作业(如检修风机顶部)需系安全带,井口区域需设警戒,防止人员坠落或异物入井。
  2. 先排查后动手:不盲目拆解设备,先通过 “看(指示灯、泄漏情况)、听(异响来源)、测(用万用表、测温仪检测参数)” 判断故障范围,优先排查易损件(如传感器、轴承、密封垫)。
  3. 记录与追溯:每次故障需记录 “故障时间、现象、原因、处理方法、更换部件型号”,建立设备故障台账,便于后续分析故障规律(如某部件频繁损坏需优化维护周期)。
  4. 及时停机:发现严重故障(如电机冒烟、管路大量泄漏、超温报警无法复位)时,需立即停机,避免故障扩大(如电机烧毁导致火灾、热媒泄漏引发冻伤)。
通过以上分类排查和规范处理,可快速解决煤矿井口热风机组的常见故障,同时结合定期维护(如每月清理换热器、每季度检查轴承润滑),能显著降低故障发生率,保障机组长期稳定运行,为煤矿井口安全生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