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专用供暖机组的核心技术涵盖高效热交换、智能控制、安全防护、余热回收及环境适应性等关键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
翅片管优化设计
- 材料创新:采用 Q345 低合金高强度钢基管,外套无缝铝管或不锈钢翅片,通过高频焊接形成冶金结合,耐腐蚀且传热系数提升至 80W/(m²・K) 以上。例如,热镀锌处理可使翅片管寿命从 1-2 年延长至 5-8 年,适用于含硫矿井。
- 结构改进:大间距(2.5mm)、厚翅片(0.5mm)设计减少粉尘堆积,配合自动清洗系统(如高压水喷淋),确保换热效率长期稳定。
-
逆流换热技术
- 空气与热媒逆向流动,温差利用率达 90%,热效率≥92%。例如,陕西安阳煤矿采用逆流直接换热技术,将 - 13℃进风加热至 2℃,满足井筒防冻需求。
-
变频调节系统
- 变频器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风机转速和加热功率,例如当温度>0℃时,风量降至额定值的 60%,节能率达 30%-50%。
- 分时控制策略:生产班次满负荷运行,夜间降至基础温度(2-3℃),结合峰谷电价时段蓄热,运行成本降低 20% 以上。
-
物联网与 AI 算法
- 远程监控平台(如 “福德云” 5G 系统)实时采集温度、能耗等数据,通过 PID 算法动态优化控制参数,控温精度达 ±0.5℃。
- 环境温度自动补偿功能: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调整供回水温度,避免能源浪费。
-
乏风余热利用
- 采用热泵技术(COP 3.5-4.5)从矿井排风(10-20℃)提取热能,例如北京卡林公司的乏风热泵机组可将排风温度降至 - 10℃以下,回收热量达 4613kW。
- 梯级取热设计:通过多级换热器实现焓差最大化,提升余热利用率。
-
矿井水与设备余热回收
- 矿井水热泵从井下涌水(15-30℃)提取热能,替代燃煤锅炉,年节煤超 4000 吨。
-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将设备废热转化为生活热水,单台空压机可回收 180kW 热能。
-
防爆结构设计
- 整体防爆(Ex d I Mb):加热元件与电气部件隔离密封,符合 GB3836.1-2010 等标准,适用于高瓦斯矿井。
- 本质安全型(Ex ia I Mb):碳纤维加热膜等设备采用低功耗设计,避免电火花引发爆炸。
-
多重保护机制
- 过温保护(动作温度 80℃)、漏电保护(≤30mA)、超压保护(安全阀起跳压力 0.8MPa)等,确保设备故障时自动切断电源。
- 双回路供电:主电源故障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切换时间<10s。
-
极端低温应对
- 喷气增焓技术:在 - 35℃环境下仍能高效制热,例如中科福德 “北极芯” 热泵系统在 - 40℃时稳定运行,保障井口温度≥2℃。
- 防冻设计:加热管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排水管道设置在高温区,避免结冰堵塞。
-
模块化与耐腐蚀设计
- 集装箱式模块化机组(如 20 英尺标准箱)集成 500kW 加热系统,安装周期缩短至 7 天,适合临时供暖或新建矿井。
- 涂层防腐:环氧树脂或纳米涂层隔绝腐蚀性气体,延长设备寿命。
-
光伏 - 热泵联合系统
- 结合光伏发电,绿电占比可达 30% 以上。例如,陕西小保当煤矿光伏供电减少 CO₂排放 2000 吨 / 年。
-
多能互补模式
- 太阳能、地热能与余热热泵结合,实现零碳供热。中国煤科西卓煤矿项目通过余热回收与空气能热泵,年节约标准煤 10000 吨。
矿井专用供暖机组的核心技术围绕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展开,通过翅片管优化、智能控制、余热回收、防爆设计及多能互补等技术创新,不仅满足矿井防冻需求,更推动煤炭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未来,随着数字孪生、氢能储能等技术的应用,矿井供暖将向智能化、一体化方向进一步升级。